跳到主要內容

{FOOD} London,好好吃的義大利餐廳 Rossopomodoro

雖然我拖搞好幾個月了,但這間餐廳好吃到看照片就留口水。
不記錄下來給以後的自己看好怕會後悔。

有要去倫敦的各位千萬不可錯過哪!

他是在Nottingham hill gate附近的protobello market 裡面,
地址記不住,但路痴有路痴的記錄辦法。
首先彩色房子路先直直走,





然後過了很久之後,反正大家都會想來跟它拍照,所以某個路口左轉後找到大名鼎鼎的那間書店 (我真的忘了是哪部電影,只記得有休葛蘭)




拍完照後直直走然後第一個路口左轉,直走幾步路就可以看到閃亮亮的紅色招牌惹。


沒記錯的話他是打通兩個店面,店裡面還算寬敞,裝潢也很可愛,暖氣非常的夠意思的暖。那天到的時候大約是下午兩點多,雖是客滿狀態但服務人員的態度卻是英國首屈一指的好,簽了名留了電話後,等了大概十五分鐘,店員就很有禮貌的幫我們併好桌並邀請我們進去(五個人餓到在店門口滯留,無法動彈)。



一進門,映入眼簾的就會是帥哥現場窯考Pizza!他的動作超乾淨俐落的,我偷看超久。


menu長這樣,裡面有很多是不會念的義大利文,但內容物有用英文標出來,看內容物點餐就不會錯!不管是麵還是PIZZA都是用醬的口味來區分,店員也會很有耐心的回答各種問題,還會教你講義大利話,非常三八。


我們五個人總共點了兩個麵,三個PIZZA。每項單品的名字實在是太複雜所以記不住,但真的很好吃阿阿阿阿,好怕以後吃不到怎麼辦哪!!!!!吃的到每項食材的味道卻又不互相衝突,不管是餅皮或是麵條都可以感覺的到口感和淡淡的麵粉甜味。真的很好吃很好吃很好吃!!!

這個的口味很特別,一上桌立刻被秒殺!有加番茄和鯷魚,上面的起司是現挫的,很香。


橄欖油雞肉之類的,肉已經被分到大家碗裡才記得要拍,看起來很油但根本不會。


我想吃的瑪格麗特,真的好好食阿!忘不了忘不了那麵粉香!


這個有生火腿和核果,是白醬口味。是料理東西軍會出現的那種生火腿哪!!咬起來一點都不腥,核桃超畫龍點睛!


原本看隔壁的想說份量很大點個四道大家分著吃就好,最後簡直是欲罷不能的在加點一個。這是羊什麼菜的加鮪魚很簡單但還是好好吃,我的天啊,想形容詞居然這樣難!



跟台灣相比的話,他的單價不算便宜,但在英國這物價高的嚇死人的國家,算相當平價,加上飲料一個人大概十七鎊上下,在台灣真的沒吃過類似的味道,這才是義大利菜阿!!。It's extremely awesome!!! 太口齒留香令人難忘了!一定還會再去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T in the Park 全攻略!!

像是一場夢,真實又荒唐,縱使過了兩天,耳朵還是可以感受到那轟轟音牆的餘溫,腦袋裡盤旋著一句又一句的歌詞和旋律,坐在家裡,好像強迫症似的,不停 Repeat BBC 的線上直播,停也停不下來! 還記得大三的時後,是 Yellow 陪我渡過青春的壓抑,當所有人事物都因為極小的情緒敏感的時候,是 Chris 的細緻的聲腺鼓勵脆弱的自己,黃色亮晶晶的星光背後之下那所謂值得的力量。早在好幾年前就和喜歡音樂的盟友立好要一起前進 Coldplay 演唱會的約定。 現在, 2011 ,在 25 歲這個尷尬的年紀,何其幸運的我的 gap year 是完成自己築夢的志願,在日不落帝國感受生活 ! 還記得剛到英國那時,我列了一張 list ,標明了必須要做的十件事,而其中一件也是心裡最重要的羈絆便是 Coldplay 的 live concert 。一開始,我發現 2010 的巡迴演唱門票早早就 sold out :( ,在二手門票出清的網站,那票價更是動輒兩三百鎊這無法負荷的高價。正當萬念俱灰,突然想起還有 music festival! T in the park 若要比喻,整體的概念有點像台灣的野台開唱(但規模是很多很多很多倍), 每年的卡司名單都閃亮到讓人睜不開眼睛,幾乎所有還沒有死掉叫的出名字的歐美知名樂團都一定在這裡表演過 。 起源於 1994 年,是蘇格蘭最大的音樂季。名稱是源自於他最大的贊助商;蘇格蘭最知名的淡啤酒供應商 Tennents 。一開始,是在 Glasgow 的 Strathclyde Park 舉辦,但為了追求更大的規模才改到現在的 Balado ( 在 Perth 稍微南方,離首都 Glasgow 約兩小時車程 ) 。從 2007 年開始,從原本的兩天增加到現在的三天,音樂季本身設有七個舞台,旁邊還有大型的露營區方便參與的民眾住宿(因為舉辦的地點實在是太窮鄉僻壤鳥不拉屎,從鄰近的 Perth 過去也要半小時車程)。 在七月初舉行的音樂季,賣票的時間每年都不太一樣,今年在音樂季結束的同時好像已經可以預購明年的票(好像有特殊優惠),但正式開賣可能必須 check 網站上的最新訊息。朋友是大約三月左右訂的票,因為時間問題,選的是只有週末的 weekend 票,票價是 165 鎊左右(大概是八千多臺幣,其實是很高的門檻)。 去到...

到底去不去的了法國? Euroline again

本少女的人蔘高潮跌起已經是鼎鼎大名的事,也不差這些小事來點綴。但我最親愛的老天爺爺好像就是看不慣少女過的太自在愜意,一定得出些難題整整她才過癮這樣。 我的第二次法國行,就在無限的倒楣中拉開序曲。出發前一如往常的提前一天往倫敦跑,逛逛街順便看看展,隔天在悠閒的搭車。這次投靠的B&B在南邊 Surbiton ,雖說在倫敦外的 Surrey, 但平常如果搭火車進出倫敦市中心非常方便,不到半小時就可以到倫敦眼隔壁的 Waterloo ,沒想到,登稜,災難就這樣來了。 當我拖著行李大爺們前往 Surbiton Station 時,赫然發現最接近的一班車目前 delayed 一個小時又七分鐘。然後,過不到三分鐘,幾乎所有車都 cancel 。一問之下才知道溫布頓地區發生了不可預料的意外事故。(當下心裡 OS ,又是事故?!上次有人自殺還不夠?怎麼又有?!)即使我已經提早兩小時出門了也沒那個時間阿! 好不容易因為倫敦大使 Marc 的英勇電話救援,原本 20 幾分鐘的火車靠著公車轉公車在轉火車在轉地下鐵,我終於在一個多小時後到達 London Victoria 。這次搭的是 Euroline , 36 鎊單程,因為決定得匆忙,這是能找到的最便宜的方式。 到了之後記得要先 Check in (出發前一小時開放),前面銀幕寫著目的地。 等車的gate。 車子大致而言比 Megabus 舒服,出發的時候全車坐滿滿,行李會給妳一張要寫上聯絡資訊的紙條,也沒看他在查的,應該是沒啥限制。車上的人個世人種都有,令人意外的是,看來都很面善,人種分布也相當平均,亞洲人扣掉我,據目測應該是兩個日本人一個中國人一個韓國人和另一個台灣人。 約莫兩個半小時後,會先通過英國海關,會有兩名英國警察走過來看你護照這樣。(這大概是我第一次覺得英國人溫柔,羞) 大條的來了,五分鐘之後 ,進入法國海關,也是有兩個警察上來,首先也是一個一個檢查護照,接下來第二趟是把你的護照收走(誰來告訴我為什麼要走兩趟?收了又拿收了又拿好像鬼打牆 :p ),過了十分鐘後在一個一個發,然後我就被其中一位阿 sir 叫出去。 對話的過程大致是法國警察堅持:妳是台灣人,妳到法國需要申根簽證或是妳的身分證,否則無法通過這到厚厚的閘門。而我堅持,現在已經開放旅遊免簽, Ho...

這些日子,關於巴塞隆納

班上的中國同學在出發前夕千叮嚀萬叮嚀的說著,『西班牙呢,一定要穿著飄逸的雪訪花裙,採著籐編的械型涼鞋,用悠閒的步調晒太陽。』對於Barcelona,腦袋裡的既定印象是熱情奔放,像火焰般的大紅色,直接又強烈。於是,我帶著壓抑又衝動的心,和臨走前不寫作業拼了命趕出來超過九千字的自製旅遊指南(結果第一天就不見,歪腰腰),搭上早上五點半前往機場的火車。 photo by Edward Sheen 這次搭的是廉價航空界真的廉價到讓人感動的RYANAIR,Birmingham直飛Barcelona郊區的Reus來回機票加稅折合不到台幣一千五(匯率比台幣是1:40);從機場搭接駁車去市區的Sant Estacio車站約莫一個半小時 (來回車資24歐元)。我承認起飛的當下腦子裡浮現出不少下自己的念頭,還暗自盤算不小心掉下去的話,媽媽就不用擔心留學貸款我會付不出來,但可惜的是,一路還算平穩,位置雖然比較小,但並不會不舒服,在迷茫的睡睡醒醒之中,降落。 photo by Edward Sheen 巴塞隆納讓我印象深刻的第一件事,是治安。聽過太多關於這裡神乎奇技的"賊傳奇",前幾天在身上發生的血淋淋案例的傷痛還沒過,格外恐懼,原因應該和這裡的法律有關,就連現行犯都只會被記警戒處分。當地的朋友提醒,所有人潮比較密集的地方應該都得注意;第一天,朋友的包就被翻開,好險警覺性高,戲只演到包包打開勾勾小手的部分,接下來的幾天,有幾個特定的賊已經熟到都想跟他打招呼了,同站同個出口看到了兩三次。(我住的地方是 La Rambla 靠海的那頭,Drassanes 那站) 西班牙的天氣是炙熱的,帶有種黏膩乾燥感,在微涼的四月,還是一天內立刻讓我在英國養了半年多的白皮膚打回原形。我和同行的朋友 E 在幾天過後,都覺得這裡和台灣有許多相似。港邊的氣味、道路的分佈感、商場半開放的擺設方式、路邊有點稀疏的行道樹甚至是住宅區的配置,既親切又熟悉。也許是這裡的地理位置和經濟環境,雖然生活步調悠閒,卻有種蓄勢待發的氣勢。 還沒來之前,我想拉丁民族除了熱情,感覺應該還帶有點德國人的剛毅,實際轉了一圈後,反而覺得痞,不是法國人那種絕對自我的傲氣,反而比較像是平常走在路上的流浪貓,有著電力十足的眼神,好像什麼都不在意,但看到動來動去的毛球還是會撲...